用自己的健康“换”全家PR…为满足签证要求,中国申请者被迫停药!但每天药费只需1澳元!

用自己的健康“换”全家PR...为满足签证要求,中国申请者被迫停药!但每天药费只需1澳元!

Paul(化名)7年前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到悉尼留学,与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毕业后他就准备移民定居澳洲。 Paul顺利找到了一份教师(teacher)的工作,更幸运的是雇主愿意担保他,顺理成章地他递交了186雇主担保的申请。 但是去年,他发现自己的乙型肝炎很可能成为拿PR的一大阻碍。乙肝是一种被移民局认定为会给澳洲人和澳洲社区带来巨大成本(超过$40000澳元)的疾病,因此Paul无法通过签证申请中的健康要求。

关于4万澳元的health requirement

有很多案件的争议都发生在如何判断上。现在判断申请者需要花费多少钱,都是基于一些假设,考虑问题也不全面。 首先没有考虑到申请者是否实际需要用到这些服务,就算真的需要用到,也不会考虑其个人和家庭可以自己承担多少,而“一人患病全家拒签”更是没有考虑到申请者和家庭成员对社区和经济的贡献。 著名的移民法专家Mary Crock说不对需要医疗条件的人和残疾人进行区分,这明显是对残疾人的歧视,也违反了澳洲的国际义务。 她说现在的规定没有试图去衡量申请者实际使用澳洲资源的可能性,“如果你是百万富翁,有能力提前支付覆盖医疗的保证金,你仍然被拒之门外。这就拒绝了高净值或高技能但是家庭成员有残疾的人士移民澳洲,这也不符合澳洲的利益。” 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参看:这个签证申请的"Bug”,让移民申请者饱受折磨!政府10年前就承认为何一直不改?“或许被利用来走后门下签!”
  但是Paul表示自己每天的药费只要1澳元,“我对这个结果感到非常沮丧。就算没有任何政府的补助,拿着药单去买,每个月的花费也就是30澳元。但是同样的药物,在政府的PBS下反而需要支付5倍的价格来购买。”

关于这个药费的问题

SBS特意请到墨尔本大学的乙肝专家Benjamin Cowie博士进行解释,他说—— 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的成本急剧下降(“had plummeted”),而且不仅是从国外进口的(Paul之前是从中国国内购买药物),在澳洲本地购买的也是相同价格。“我认为需要重新计算这些(疾病)成本,重新审核PBS计划为这些药物实际支付了多少钱,这些药物个人私下可以以1/5的价格买到。”他质疑移民局在审核签证计算所谓的健康成本时是否有考虑药物的差价。
因为假设Paul的抗病毒药物每月只需要花费30澳元,Benjamin Cowie博士说如果Paul再活50年,总共的花销也就是1.8万澳元。但是移民局发言人表示他们在计算费用时,是按照政府需要支付的药品费用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如果在PBS下需要五倍的价格,50年就需要9万澳元。可不是一点点的差别。 好吧,规定是死的,明知不合理但是也是哑巴吃黄连。Paul被告知无法满足健康要求后,就告诉了他的医生打算停药。从2006年以来Paul一直在服用抗病毒药物,而这种药的成本现在成为他拿PR的最大拦路虎。 现在他为了PR已经停药了接近两个月了,目前正在等医疗检查的结果,如果结果显示他的肝脏在目前没有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运行正常,希望这可以推翻原来不满足健康要求的决定,从而让他拿到PR。
Paul 说他当然担心自己的健康,但这是唯一的办法,“停止药物对我来说是很危险的,我感觉我真的累了,但也许这能让他们重新考虑我的申请。” 他停止服药时,专家给他开的证明信上说他的身体情况良好。
Benjamin Cowie博士解释说Paul之前服用的抗病毒药物可以在几年内帮助乙肝患者将患肝癌的风险降低50%-70%。四分之三的乙肝可以一生中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治疗,但是对于那部分需要治疗单人,广泛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 据他说过去几年,特别是最近两三年,申请者上报有乙肝,然后体检不合格,最后PR被拒的情况尤其多,目前还不清楚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他认为可能是目前外界对乙肝治疗的认识(不够)。移民局方面则说健康要求一直没有变化。 尽管Paul确实可能通过停药且通过身体检查的方法获得一线生机,但是博士说这个系统需要改变了,那些“健康不健康“,“贡献还是负担“的判断,需要根据现在的经济和治疗环境与时俱进。如果有这样做,澳洲才不会继续剥夺那些自出生起就有某些身体疾病的人为澳洲社会做出贡献的机会。

最后博士说一个患者停止治疗纯粹是为了绿卡,是一个真正的悲剧。

但是为了让孩子留在澳洲,Paul不得不这样做。“我最担心的就是我的孩子,因为我在这里已经7年了,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我知道我很难将他们带回国。” SBS最近看来是跟这个4万澳元的健康要求杠上了,近期频繁收集因此被拒签或者面临拒签风险的真实案例,也侧面证明这些情况真的并非个例。然而,每一个案例其实都提出了不同方面的质疑。之前有案例质疑的是“实际会使用”和“判断要使用“的巨大区别,这个案例是在质疑移民局有没有根据现在真实的医疗水平和环境做出判断,或者还是闷头守着老规矩?希望这一个个比较极端的案例,能起码引起移民局的些许关注。 最后,我们在这里也祝Paul顺利度过难关! 素材来源于:SBS
 

如果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问题,点击此处在线咨询。同时,您还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newstars004),添加客服咨询

如果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问题, 点击此处在线咨询。同时,您还可以按照区域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Newstarsedu08),添加客服咨询

悉尼
悉尼
Newstarsedu08
墨尔本
墨尔本
kktalks1
堪培拉
堪培拉
newstarscanberra
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
Newstarsbne
阿德莱德
阿德莱德
Newstarsade00
霍巴特
霍巴特
newstarsmel15
北京
北京
panda11121
广州
广州
NSGZ008